close

  她邊走邊向記者介紹:“這是我們最新引進的一批新機器,用來加工純羊絨;這邊是100%的純羊絨,像這樣一床被子,在市場上賣1900元,2014年,我的羊絨生產線保守能掙500多萬元。”
  南小寨村90%以上是鹽鹼地,要種玉米,長得還沒有一個人高,所以家家戶戶都把養羊、放羊作為掙錢的產業,可是養了50多年,真正發了羊財的人卻沒幾個。羊多卻沒有達小康,一直困擾著祖祖輩輩只知道在山坡上放羊的南小寨人。
  轉機終會來到,2010年以來,懷仁縣提出了以南小寨村為中心建設肉羊育肥、屠宰產業帶,以建設肉羊繁殖產業帶、肉羊飼養產業帶、規模健康養殖標準化園區為重點,全力打造一條植草、養殖、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南小寨由此被列為全縣肉羊育肥、屠宰產業的中心區。從此村裡的羊走出各家小院,住進了統一的大羊舍,變成了園區化發展的現代養殖模式。
  如今,這個只有2470人的村子,年養羊140萬隻,其中年出欄120萬隻。全村多年來堅持不懈發展養羊業,已形成從養殖、屠宰、羊產品加工到羊皮羊毛生產的羊產業化體系,人均年養羊收入在6萬元左右,南小寨真正成為全國養羊第一村。
  而在懷仁縣金沙灘羔羊肉業的產品展示廳,記者看到另外一幕,近百種和羊相關的產品一字排開,陳列在櫃臺上。有便攜式羊雜、小袋裝“一口香”、月牙骨、棒骨、“蝴蝶排”……“一隻整羊經過加工線,被分割成68個部位,分類銷售。我們算了一筆賬,分割後再加工的羊產品,它的利潤要比出售一隻整羊高上10%左右。”金沙灘羔羊肉業董事長袁建軍對記者說,“把羊屠宰完以後按白條賣,就是賣原材料,所以我們就想到了建設分割加工生產線,把賣原材料改變成賣商品。”
  採訪中,記者得知,袁建軍的羔羊生意,已經做到了全國30多個省市,現在他正琢磨著怎麼做到國外去,而他的榜樣就是兩年前和國際接軌的養殖大戶武雄。在金藝羔羊科技繁育專業合作社裡,董事長武雄告訴記者:“現在這圈舍里的羊是澳大利亞杜泊爾羊與小尾寒羊雜交的後代,通過這樣選育,可以把現有品種逐步培育成優良品種,每隻羊的純收入還能增加150塊錢左右。”
  據悉,自2001年我省全面啟動了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以來,朔州市立足實際,充分發揮當地自然生態條件,鼓勵各區縣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畜牧養殖,涌現出山陰、懷仁、平魯這樣的奶牛大縣、肉羊強縣、牧草大縣。目前,朔州市奶牛存欄18.1萬頭,肉羊飼養量480萬隻,分別是2001年的2.5倍和2.81倍,占到了雁門關區總量的58.6%和29.2%。全市肉蛋奶總產量61.69萬噸,是2001年的2.51倍,占雁門關區產量的40.5%。其中鮮奶產量50萬噸,是2001年的2.8倍,占雁門關區的61.7%,占全省產量的一半。且全市奶牛存欄、肉羊出欄、鮮奶產量、人均畜產品占有量、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
  要實現農民收入增長甚至翻番,就必須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這已成為朔州各界的共識。“在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大以工補農的同時,做大做強現代農業,依靠產業發展促進農民收入增長。而依靠產業發展最現實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大做強現代畜牧業。”朔州市委書記王安龐強調。
  “由農轉牧”到“以牧為主”
  李寶發是山陰縣驛澤奶牛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每年冬天,1200多頭奶牛的口糧是他最發愁的事兒。沒有新鮮的草料,奶牛就只能吃玉米收割後剩下的乾秸稈,口感不好又沒營養。不過2014年的冬天他不用發愁了。目前他所儲存的青貯飼草已有近1500噸。
  青貯飼料就是每年8月底,將草玉米連稈帶穗一起收割後,通過青儲窖發酵貯藏,成為牛羊最愛吃的高營養飼料。自從奶牛園區在這裡建成之後,周圍農田就開始大面積地種草玉米。在山陰縣馬營莊鄉,張力方大爺對記者說:“我們這裡都是鹽鹼地,種地不打糧,現在我們就種草玉米。這種玉米全株收割,養牛戶、牧場都收購我們的,不僅減輕了我們的勞力,還比以前多賺百十塊錢呢!”張力方大爺還告訴記者,由於牛場飼料的需求量大、出價高,他就把地里種的糧食全改成了牧草。冬天,他還能到附近的牛場打打工,再掙一筆工資。
  將草玉米做飼料,牛羊糞便做肥料,周圍的鹽鹼灘改造成牧草基地,這樣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畜牧養殖模式,將種糧食的耕地改為種牧草的牧場,同樣可以起到改善生態環境,保證牛羊口糧,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記者走進平魯區十萬畝的人工大草場,看到了經過整鄉退耕還林之後形成的山連山、坡連坡的超大型牧場。朔州市畜牧局總工程師蘭世和告訴記者,在這片草場上,現在種植的是從美國引進的紫花苜蓿,這是牛羊極好的飼料。“以後我們就直接種草,為畜牧業服務。而且這種苜蓿,奶牛吃了之後,長得特別快。”蘭世和笑著說。
  據記者瞭解,自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啟動以來,像驛澤奶牛專業合作社這樣的大養殖場,朔州已經發展了20多家。目前,全市累計建成規模養殖場(區)624個,其中奶牛園區225個,肉羊園區323個,全市80%的奶牛和65%的肉羊實現了規模化養殖。
  如何從“由農到牧”,再到“以牧為主”,全面促進畜牧業發展,朔州市市長李海淵也有話說,他表示:“下一步要發展我們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比如,奶牛、肉羊、肉牛、種草、畜產品加工,這些主導產業要占到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產值一半以上。”相信隨著這一戰略的縱深推進,“雁門肥羊”“古城牛奶”等一批具有雁門地理標誌的畜產品終會享譽省內外,朔州生態畜牧區將會成為我省畜牧業一張耀眼的新名片。
  本報記者安 玉 袁兆輝 本報通訊員崔金鑫 石永傑 劉 洋  (原標題:桑乾河畔牧歌嘹亮——朔州市打造雁門關生態畜牧養殖核心區側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d71udzgp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